首页 > 女生小说 > 宋朝的脊梁 > 第379章 你俩是不是搞我

第379章 你俩是不是搞我(2/2)

目录

“东坡?” 赵佶怒气未消,但听到这个名字,眼神不由自主地闪烁了一下。苏轼,那是他极为欣赏甚至带点崇拜的文人前辈。

“正是,”陈太初捕捉到这细微的变化,继续从容道,“苏州有东坡主持疏浚的运河,杭州更有其修筑的、福泽百世的苏堤。东坡居士,才情冠绝古今,诗文书画,皆为天下一品。然其最为后人称道者,并非其官位高低,而是其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之仁心,更是其留下的那些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。”

他娓娓道来,如同在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:“想那东坡,一生坎坷,屡遭贬谪,然其所至之处,开西湖,筑苏堤,兴文教,恤民瘼。其政绩或许不及朝中显宦,然其人格魅力,其文艺成就,早已超越时空。后人提及苏轼,谁会在意他当年官居几品?记住的,是他的《赤壁赋》,是他的‘大江东去’,是他的‘明月几时有’,是他留下的苏堤春晓!这才是真正不朽的功业,是足以让一位文人名垂青史、让一方水土因其而增辉的至高荣耀!”

陈太初的话语,如同甘泉,悄然浇熄了赵佶心头的怒火,转而点燃了他作为艺术家和文人的那根心弦。是啊,苏轼!那个他自幼临摹其书法、诵读其诗词的偶像!自己虽为帝王,但在文艺一道,何尝不向往那种“不求闻达于诸侯,但留清名在人间”的境界?若能如东坡一般,留下传世之作,让后人因艺术而铭记,岂不胜过在权力泥潭中挣扎、最终落得尴尬收场?

赵佶脸上的怒容渐渐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、混合着向往、感慨与释然的神情。他沉默了片刻,望向南方,目光似乎已穿越了镇江的城墙,看到了烟雨朦胧的西湖苏堤。他长长叹了口气,那股倔强的赌气劲儿,已然消弭于无形。

“罢了… …” 他挥了挥手,语气缓和下来,“既如此… … 便继续前行吧。朕… … 倒也真想看看,东坡居士留下的苏堤,究竟是何等模样。”

一场即将爆发的冲突,就这样被陈太初巧妙地化解于无形。他不仅平息了太上皇的怒气,更将一场可能演变为政治风波的情绪对抗,成功地引导向了艺术与文化的共鸣。楼船再次启航,离开镇江,向着更南方的苏杭胜地驶去。江风依旧,但船上的气氛,已悄然转变。

赵桓看着父皇恢复平静,甚至对前路流露出期待,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气,望向陈太初的目光中,多了几分由衷的叹服与依赖。

而陈太初则独立船头,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水,心中明了:驾驭这位心思敏感、情绪化的太上皇,远比处理朝政复杂得多。前路漫漫,仍需步步为营。艺术,有时或可成为化解政治僵局的一把… … 温柔的钥匙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