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1章 望云院的烟火气(2/2)
苏皖兮走到西跨院,见那里有片不小的空地,墙角还留着当年种花的石槽,槽底隐约能看见烧焦的草木灰——想来是前主人在此烧过枯枝。她眼睛一亮,拉着君逸尘的袖子道:“这里正好能改造成菜园,种些青菜,再辟块地试种小宇说的改良麦种。”
惠太妃则盯着正房的雕花窗,用手帕擦去窗棂上的灰,露出底下“松鹤延年”的纹样:“这刻工是苏绣里的‘虚实针’,比宫里的巧匠还好三分,就是蒙了灰显旧,擦擦就能用。”她转身看向廊下的石凳,“这石头是太湖石,原该摆在江南园林里的,不知怎么流落到这儿了,倒也算有缘。”
君逸尘看着一家人眼里的光亮,心里忽然有了主意:“就这儿了。”他顿了顿,看向魏明远,“所谓‘闹鬼’,多半是前几任想占宅子的人编的瞎话。空了十年,没人气才显得阴森,住满人就好了。”
魏明远愣了愣,随即应道:“是!下官这就去办!”他刚要走,又被君逸尘叫住。
“别找外面的工匠。”君逸尘道,“就从领过救济粮的百姓里挑——谁会盖房、会木工,愿意来干活的,管三餐,每天再给半升米当工钱。”他看着院门外探头探脑的几个孩子,补充道,“告诉他们,这是安王府,往后大家就是街坊邻居,抬头不见低头见的。有手艺的靠手艺吃饭的过来帮忙。”
这话传到百姓耳朵里,竟没人再提“闹鬼”的事了。第二天一早,二十多个精壮汉子扛着锄头、锯子来了,其中有个瘸腿的老木匠,姓陈,说自己年轻时给御史修过房梁,此刻正摸着廊柱感叹:“这木头是金丝楠,当年能用上这个的,定是清廉的官。”他拍着胸脯保证,“五天,我保准让望云院亮堂起来!”
干活时,君父跟着一起清杂草,时不时指点汉子们:“这处留着,开春能种月季,爬在墙上好看;那处搭个葡萄架,夏天能遮凉。”说着便捡起块瓦片,在地上画出架子的模样。君母则在临时支起的灶台前忙活,灶是用三块石头搭的,锅里熬着小米粥,蒸汽裹着米香飘满院子。她给工匠们分蒸窝头时,总往年轻人手里多塞一个:“多吃点,有力气干活。”
惠太妃也没闲着,指挥着几个妇人擦拭窗棂,见墙角堆着些旧陶罐,有的缺了口,有的裂了缝,便说:“洗干净了能插花。”说着竟真的插了把野菊,那野菊是她早上在巷口掐的,黄灿灿的,插在罐子里摆在窗台上,灰蒙蒙的屋里顿时添了几分生气。有个年轻媳妇看了,也学着掐了把牵牛花,摆在了门槛上。
君逸尘站在廊下看着这一切——汉子们吆喝着抬木梁,妇人孩子们忙着扫落叶,灶台上的粥咕嘟作响,连风里都带着烟火气。他忽然觉得“闹鬼”的传言可笑——哪有什么鬼,不过是人心荒了,再好的宅子也会败落。如今人聚起来了,烟火气旺了,这望云院便活过来了。
五天后,望云院果然换了模样。杂草除尽了,露出平整的青石板,泛着青幽幽的光;漏雨的屋顶铺了新瓦,阳光透过擦亮的窗棂照进来,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,像撒了把碎金;西跨院的菜园翻了土,陈木匠按着苏皖兮画的图纸,正搭着简易的木架,说要试试“能让黄瓜爬得更高”的法子;正房里,君母和惠太妃铺好了新褥子,褥面是用旧衣料拼的,花花绿绿却透着暖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