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八十五章 南唐和谈(2/2)
冯延鲁见他应允,这才稍稍松了口气,只是眼中仍难掩担忧:“熙载兄,你回朝后也需多加保重,如今的金陵朝堂,不比往日,凡事需谨慎行事。”
韩熙载拍了拍他的肩膀,收拾着衣物,然后直接在灰蒙蒙的天色中离去……
……
而与此同时,窦仪也神色复杂地向杨骏辞行,开口便将金陵朝堂的动向和盘托出:“杨将军,南唐已遣李德明、孙晟二位使臣赶赴寿州营前,面见官家求和了。他们愿去帝号、称臣,还答应割让寿州、濠州、泗州、楚州、光州、海州六州之地,每年再上贡百万金帛,只求大周罢兵休战。如今朝中急召我回去商议此事,不知将军对此有何看法?”
杨骏闻言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上的淮南舆图,目光落在那些已标注“周占”的城池上,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:“窦学士,如今淮南之地,咱们已拿下近半——韩令坤兵逼扬州,赵匡胤转战濠州,各州将领皆进展顺利,军心正盛。依我看,官家志在一统江淮,若不能将长江以北尽数纳入版图,绝不会轻易罢兵。南唐这时候抛出六州之地求和,不过是想暂缓兵锋,喘息待变罢了。”
他顿了顿,指尖在舆图上的长江一线划了个弧度,话锋一转:“不过,和谈之事也并非全无用处。咱们不妨虚与委蛇,先应下使臣的交涉——一来能让南唐君臣误以为咱们有罢兵之意,放松前线戒备;二来也能借着和谈的空隙,让将士们稍作休整,调配粮草军械。等他们察觉上当,咱们早已做好万全准备,到时候再发起总攻,定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。”
窦仪听得连连点头,眼中的疑虑渐渐消散:“将军所言极是!南唐此举本就有缓兵之嫌,咱们正好将计就计,以和谈作饵,迷惑对手。我回去后,便会在朝堂上陈明此理,绝不让南唐的算盘得逞。”
杨骏起身,抬手拍了拍窦仪的肩膀:“有劳窦学士了。如今战乱,一路小心,待淮南平定之日,咱们再邀上延寿大师、马知州,重游琅琊山,再赋新词!”
窦仪当即朗声应下,双手抱拳向杨骏深深一揖,语气中满是恳切:“多谢杨将军!方才听你一席话,如拨云见日,我心里总算有了定数。我虽手无缚鸡之力,不能像将军这般驰骋疆场、冲锋陷阵,但能在朝堂之上为前线将士据理力争,为平定淮南尽一份绵薄之力,便是粉身碎骨,也乐意之至!”
窦仪说完话后也起身离去,杨骏看着见见离去的背影,不由的暗忖:按理说进展如此顺利,拿下江北之地指日可待,为什么历史上郭荣要亲征三次才成功呢?